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国际文化研究学会(ACS)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文学院承办的国际文化研究学会第12届全球双年会,于2018年8月11-15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圆满举行。
本届双年会有全球1300多人提交参会申请,经筹备委员会慎重筛选,最后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地区的7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一、会议概况:
2018年8月11日上午9点,此次大会的青年场(Pre-conference)在伟长楼开幕,ACS代表和青年场筹备组代表分别致辞。约170位正式与会者出席,其中大多数为青年学人;另有约30名注册的旁听者出席,绝大多数为资深学者。
陈光兴(IACS主编,台湾文化研究学会的创会理事长)和Kang Nae-hui(韩国文化研究学会的创会副会长)分别以全球大学体制的危机和东亚青年人的困境为主题,发表青年场的主题演讲。
随后,44场小组会(panels),在D楼和DJ楼的15个分会场同步举行。当晚7点,约150位来自全球的青年学人参加了在DJ楼举行青年场的结束晚会。
第二天(12日)上午9点,大会在伟长楼正式开幕,段勇(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Stephen Chan(ACS本届会长)和王晓明(筹备委员会主席)分别致辞。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的约700人出席,包括约70名注册的旁听人士。
Guy Standing(伦敦大学)以"一无所有者"(The Precariats)和"社会基本收入"(Basic Income)为关键词,发表开幕演讲。他是近年全球影响力极大的学者,其成名作The Precariats问世7年来,已被译成22种文字(包括中文)。
大会历时4天。共有182个小组会(panels)在D楼和DJ楼的15个分会场同步举行。
13日上午和14日下午,分别有两场全体会议(plenary sessions):第一场以"城乡关系"为主题,王晓明(上海大学)主持,温铁军(中国)、Maria Rojas(阿根廷)和Cheikh Gueye(塞内加尔)分别作主题演讲;第二场以"工作和后-工作"(Post-work)为主题,Cristopher Connery (加州大学)主持,Neverti Tadiar (菲律宾/美国)、Yann Boutang (法国)和Asad Haider (巴基斯坦/美国)分别作主题演讲。
13日下午和15日上午,6个重点推荐的小组会(panels)分别在J楼举行,它们的主题依次是: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亚洲文化研究、非洲文化研究、青年文化、文化研究的数码出版和印度尼西亚的乡村建设。
15日下午,举行了Stuart Hall奖的颁奖典礼,本年度的获奖者Lawrence Grossberg 发表了题为"悲观与乐观:文化研究的人生"的获奖演讲。他是美国文化研究的关键人物,前年(2016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作系列演讲,以上海大学为到访的首站。
随后,Meaghan Morris(悉尼大学)以"体制性功夫"为题,发表闭幕演讲。她是澳洲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历任亚洲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和ACS会长,也是上大文化研究系的校外委员会委员。
15日下午6点开始闭幕式,里斯本大学的代表宣布下一届(2020年)双年会将在该校举办。
二、初步成果:
1、本次大会堪称圆满,在议题的设定、会议的组织和会务安排等方面,都受到ACS和与会者的普遍赞扬,被认为是近几届双年会中议题最开阔、组织得也最好的一次。里斯本大学的代表会后在ACS的群发邮件组里说,希望他们主办的下一届能和这一届同样出色。
与会者对上海大学校园和伟长楼印象深刻,对学校食堂(益新楼和山明楼)提供的便当式午餐也相当满意。以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师生为主的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活跃状态(我们的多数研究生都在会上发表论文),更赢得与会者的普遍欣赏,两场全体会议上,都有演讲者罕见地脱稿表达对会务人员的感谢,闭幕式上,ACS主席更依次点了会务组近十位主要成员的名,全场热烈鼓掌。
因此,此次大会对于向全球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参加大会的外籍学者来自各个学科)显示上海大学的学术活力,增强上海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具有明显的效果。
2、虽然此次大会的外籍与会者,大部分还是来自欧美、澳洲和东亚等经济发达地区,但因为主办方在筛选申请和经费方面的有意安排(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和ACS一起,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了17位来自非洲和亚洲的与会者),还是有一批来自第三世界的学人能够到会。如果说中国大学及学术国际化的第一阶段,是侧重欧美,那么随着"一带一路"这样的新型全球构想的多地涌现,应该尽快展开侧重第三世界的学术交流,使国际化真正名副其实。
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了4场小型的工作会谈,分别与来自塞内加尔、阿根廷、伊朗和印度尼西亚的文化研究学者,商定了后续的具体合作计划。上述这些属于第三世界(亦可说是"一带一路"地区)的代表性文化研究学者都是第一次来上海,他们与那些已经和我们建立长期合作的欧美和东亚地区的文化研究机构不同,主办方借此次大会与他们商定合作计划,也是举办此次大会的一个重要收获。
3、本届大会的文字成果(9个特邀演讲、近30篇重点发言和500余篇一般发言中大约一半的比较成熟的论文,以及由上大文化研究中心特别组织的针对全球15位代表性文化研究学者的深度访谈),都将经过进一步的组织和筛选,成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团队的中英文学术出版/发布平台(丛书、纸刊、网刊、网站、微信公号)的重要刊发内容。
此外,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已经与两家文化研究的SSCI期刊达成一项根据大会主题、由该中心主编其专辑的合作计划,其中第一辑已经确定作为Cultural Studies(美国最权威的文化研究刊物)2019年中的一期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