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田洪敏老师眼中的阿列克西耶维奇

    创建时间:  2016-03-17  宋桂林    浏览次数:


    3月11日(周五)下午两点,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和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泮池言学讲座《二手时间or二手时代——阿列克西耶维奇的非虚构文学》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田洪敏副教授。田老师主要从事现当代俄罗斯文学文化研究。翻译过高尔基《童年》等文学作品,并参与《俄罗斯文学研究史论》、《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文化》、《外国文学史》、《外国女性文学史》等著作的撰写。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在讲座现场,田老师根据自己在俄罗斯的生活经历以及个人的阅读体验和研究成果,向同学们讲述了这位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的非虚构文学的创作。作为一名记者,阿列克西耶维奇的非虚构小说围绕美苏冷战、苏联阿富汗战争等宏大主题进行,但正如她书中所言,“以前我更感兴趣的,对我影响更多的是社会思想,是人类无法支配的天然力量,比如战争和切尔诺贝利。今天,我最感兴趣的是人类的孤独的灵魂空间中发生着什么。在我看来,世界正是由此而转变的”。阿列克西耶维奇的非虚构文学的意义正在于此,使法国想起北非,德国想起二战,美国想起九一一,而日本想起广岛和长崎。

    在对作家个体分析之外,田老师更与同学们探讨了使口述成为文学书写的可能以及俄罗斯当代文学等话题。通过指出中俄语言的差异性,田老师认为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时“译者不应替作者做主,更无理由替读者担忧”,而俄罗斯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既非爱情的教科书,也不是生活的教科书”。独到的见解及个体经历的分享,让同学们看到了媒体报道以及固有印象之外的俄罗斯,也对文学创作可能的形式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文学院 李娇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