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出土文献与典籍文本形成研究高端论坛暨“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重大课题工作会议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22-11-07  宋桂林    浏览次数:


    2022年10月29至30日,由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出土文献与典籍文本形成研究高端论坛暨“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问题研究”重大课题工作会议在上海衡山北郊宾馆成功举办。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数十所高校、社科院的40余名学者围绕出土文献与典籍文本形成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展现了目前学界有关出土文献与典籍文本形成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趋势。

    与会学者紧扣会议主题,从历史学、古代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多个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早期典籍文本的形成问题。有从宏观上把握典籍文本的形成问题者,如赵敏俐先生将中国早期经典文本分为汇编型、著述型和阐释型,并就如何认识中国早期经典的文本生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林志鹏先生将东周贵族及士人的历史教材分为书、语及抄撮,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三类文献形成及成书年代问题。宁镇疆先生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所谓“王官之学”与“私学”、“著作”等概念的辨析,并就古书年代学与“离事言理”等普遍性问题进行了讨论。程浩先生辨析了清华简中的“依托”之作,并就与“依托”篇目有关的文献生成、史料价值和使用限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古书形成个案研究方面,黄甜甜先生通过对安大简《诗经》和汉代四家诗用字差异的对比分析,探讨早期《诗经》流传与形成过程的复杂性。《书》类文献成书研究方面,赵培先生结合甲骨刻辞及相关天文学知识,分析了《尧典》“观象授时”部分经历的三个层次,这反映出《书》学“三代损益”的结果。《左传》成书研究方面,徐渊先生以战国简帛书类文献为标尺,对《左传》进行重新分析,认为《左传》是《春秋》解经的较早形态,而《公羊传》、《榖梁传》是《春秋》解经的较晚形态。张淑一女士通过《左传》与清华简《系年》和《子仪》篇对读,发现楚大夫申公子仪与郧公钟仪二者的事迹多有雷同,是《左传》将申公子仪的事迹淆乱到了郧公钟仪身上。这种成书模式,出土文献发现以来的研究已经一再证明其普遍性。关于《论语》的成书研究,杨博先生根据汉简中《论语》抄本“复本多见”的情况,揭示出《论语》等“六艺”典籍在定本成书前的文本发展形态,王红霞女士则通过比较出土文献与今本《论语》的异同,来探讨《论语》的成书问题。

    总体来看,此次会议充分反映了当前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研究的动态和前沿,也显示不同领域之间的学者对于古书形成研究的重要性有高度共识。当然,古书形成研究的专业性,涉及问题之多,涵盖面之广,又昭示不同领域之间学者沟通、交流的必要性。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