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徐健顺先生莅临文学院讲学

    创建时间:  2020-11-23  郑丽    浏览次数:


    11月20日,吟诵专家徐健顺先生应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之邀,做客文学院306室,为广大师生带来题为“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杨赛主持,上海市杨浦教育学院刘德隆教授、扬州大学刘勇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戴建国老师、上海戏刷学院附属中学窦广娟老师、上海市市北中学杜亚群老师、上海市安亭小学须强老师、上海大学姚蓉教授等嘉宾出席,讲座吸引了线上线下近百名吟诵爱好者共同参与。

    徐健顺,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委会理事长,全国吟诵工作的主要组织者。著有《吟诵概论》《普通话吟诵教桯》等。

    讲座开始,徐健顺先生以普通话吟诵《诗经·小雅·鹿鸣》,一则表达对吟诵爱好者的欢迎;二则引入对吟诵相关知识的介绍。徐健顺副教授分别从吟诵的本质,吟诵的规律,吟诵与古诗文的关系以及吟诵对古诗文学习的作用几方面进行讲解。

    何为吟诵?徐健顺副教授认为:“自古读书皆吟诵”。自古以来,所有的汉诗文都是吟诵的,并列举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关读书的描写,叶嘉莹先生诵读汉诗文的视频等揭示古代的读书方法。吟诵是古代的一切读书方法,涵盖了古代之歌、诵、吟、哦、哼、讽、唱、念、咏、叹、呻、背等读法。古人读书法称为吟诵,始于1941年叶圣陶先生的命名,后沿用至今。

    对于吟诵的规律,徐教授强调,吟诵是读法,与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相关。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天然具有旋律性,汉族人自古见字就能唱。因每个地方、每个人的旋律不一样,使得吟诵各有差异。尽管如此,所有的吟诵又都遵守基本一致的读法规矩,即根据字的长、短、高、低来吟诵,含义才清楚。

    徐教授回顾了语文与吟诵的渊源。先秦时期就利用圈点符号来指导读书,这一方法延续到民国时期西方标点的引入,国文课本才取消圈点符号。后叶圣陶、夏丏尊合作发明现代吟诵符号,经叶圣陶、朱自清、吕叔湘等大批学者的努力和推广,在中宣部、国家语委的支持下,教育部语用司主管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于2009年成立。吟诵也于2016年列入教育部、国家语委“十三五”工作规划,2019年进入统编语文教材和教参。

    在古诗文的吟诵方法方面,徐教授不仅介绍了“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模进对称”“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虚字重长”“文读语音”“腔音唱法”等吟诵方法,还吟诵王维《相思》、李商隐《锦瑟》等作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讲座最后,刘德隆教授、刘勇刚教授、戴建国老师、窦广娟老师、杜亚群老师、姚蓉教授等专家分别畅谈感受和见解;徐健顺先生分别对师生们的疑惑作了解答;杨赛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讲座也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结束。

    (彭健供稿)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