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讲座教授夏伯嘉(Prof. Ronnie Po-chia Hsia)应邀来访,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礼仪之争与中西交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刘义教授主持,本校的郭红教授、杨卫华教授、黄薇副教授,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多所机构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了交流。

夏教授首先系统梳理了明清时期(1580-1800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他突破传统的思想史研究范式,转向社会文化史视角,以多语种档案为基础,通过全球史方法重构中西相遇的复杂图景。在研究框架方面,夏教授详细分析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的文化适应过程。他以利玛窦、罗明坚等为例,展示了传教士在服饰、语言和交往策略上为适应中国社会所做的调试,指出这反映了跨文化接触中的身份协商机制。夏教授还特别展示了多幅流传于中西之间的视觉材料(如地图、宗教画像),分析了不同文化在接触初期产生的认知差异与创造性解读。他强调这些图像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理解跨文化对话形成的重要史料。在研究内容上,夏教授关注各阶层中国人对西方知识的接受与反应,既包括士大夫群体的理性接纳,也涉及平民信徒的信仰实践。他指出,在看似存在深刻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中西之间仍形成了有效的对话机制。
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全球史研究方法、多语种档案运用、中西文化交流的当代启示等问题与夏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夏教授还分享了自己从欧洲史拓展至全球史研究领域的心得体会,鼓励青年学者建立跨文化的学术视野。
夏伯嘉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是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精通十余种语言,擅长运用多语种档案进行跨文化研究。上海大学历史学系近年来持续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史等前沿领域的探讨,本次讲座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在国际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对话与合作。
(孙雪丹供稿;郭丹彤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