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复旦大学李晓杰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座

    创建时间:  2025-04-18  郑丽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16日,由上海大学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李晓杰教授主讲的讲座“郦学源流与《水经注》新研”,于下午两点半在我校东区文学院408会议室正式开讲。讲座由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军教授主持,我院蔡锦芳教授、郑幸教授、李德强副教授、唐雪康老师、张露露老师出席,数十位研究生到场学习。

    讲座伊始,李晓杰教授重点阐说了《水经注》的内容特色以及“郦学”的兴起。李教授指出,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对水道非常重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无疑是我国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地理信息最为著名的典籍。《水经》大体成书于三国时期,郦道元有感于《水经》“粗缀津绪,又阙旁通”的缺憾,故以之为纲,重做编排与注释,完成了超过《水经》原文近30万字的《水经注》,涉及大小河流、湖泊、陂、泽、泉、渠、池等各种水体多至3000余条,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中古时期的地理系统。《水经注》也因此受到历代学人的重视与研究,并且逐渐形成了“郦学”这一专门学问。

    随后,李教授深入讲解了《水经注》在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两大版本系统,即古本系统与今本系统。李教授为大家展示了以南宋刊本为代表的三种古本以及以朱谋玮《水经注笺》为代表的十余种今本,并且进一步说明了各种版本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的价值所作。

    李教授指出,传统的郦学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文本校勘与语辞欣赏方面,而地理层面的问题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他谈到,为拓展《水经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自2011年开始,他便率领研究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并辅以GIS数据分析及3D制图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从版本校勘细度、史源探究广度、地理考释深度、地图绘制精度等方面入手,对《水经注》的本体展开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目前,已刊行《水经注校笺图释》系列三种五册,出版了《古本与今本—现存〈水经注〉版本汇考》一书,将新时代“郦学”研究向前做出了巨大推进。

    最后,李晓杰教授向大家分享了《水经注校笺图释》的研究情况,指出“校”“笺”“图”“释”是题中应有之义,对应文本校勘、史源探究、地图绘制、地理考释四个模块。具体来说,首先要基于版本系统考察与空间地理判定做文本复原,进而要全面解读《水经注》文本,考察水道复原与水环境变迁情况,进行政区复原与不同流域人文景观的差异探究,最后进行地图的绘制工作以供读者对照阅读。李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水经注图集》的部分内容并分享了绘制思路,令大家耳目一新。

    讲座结束,王培军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水经注》作为重要的典籍文献,蕴含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学等诸多重要内容,研究之难度不言而喻。李晓杰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了“郦学”新的学术增长点,采用新方法,挖掘新材料,结合前沿科学技术,极大地推进了《水经注》研究,嘉惠学林。随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也对李教授进行了提问,李教授对这些疑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本次讲座在众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徐洋)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