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下午,在东区文学院406室,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成功举办了第三期中日关系史讲坛。本次讲座由浙江工商大学王侃良副研究员主讲,题为《特殊与普遍:江户政治改革与“类科举”制度的诞生》。讲座由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朱虹副教授主持,二十余名上海大学各专业师生参加。
王侃良副研究员从自己的学术研究出发,充分照顾到在场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兴趣,由江户时期幕府老中与侧用人的权力平衡机制、米价变动的经济现象及日语中对中国古代汉文典籍训读方式的文化背景引入,对江户时代幕府直辖区域内部出现的旗本、御家人 “素读吟味”及“学问吟味”考试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做了系统介绍,并分析这一“类科举”的武士阶层上升流动渠道背后的政治意涵。
王侃良副研究员指出,“素读吟味”不同于中国的科举考试,是一场口试,主要考察武家子弟对于汉文典籍的朗读正确与否。而对于汉文典籍的日语朗读标准,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从汤岛圣堂的“体制化”到宽政异学之禁,体现出幕府体制对于朱子学的吸收。而朱子学内部对于汉文典籍训读方式的争议,不仅仅是学问的论争,更是对权力话语体系的争夺。
之后,王侃良副研究员进一步对“素读吟味”中训读标准逐渐由“嘉点”演变成“后藤点”这一难以察觉的知识权力体系的迁移做出解释,特别指出近世日本的儒学体制化不仅需要凭借“精英的记忆”,更需要通过“无知识人的集体记忆”、“常识的问题化”进行发掘,将问题上升到思想史研究的高度。
最后,王侃良副研究员认为,以语言文化(汉文训读法)角度展开的历史考察,拓展了从外部对日本儒学诸多问题的观察视角。王侃良老师以福柯的理论“权力的运作不断地制造出知识,反过来,知识又不断引发权力产生新的效用”总结讲座主题,呼应了整场讲座。
讲座结束后,王侃良副研究员与在场学生围绕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儒学的普及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科举的定义、武士与平民的上升渠道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他回应了在场学生的提问,从围绕考试的知识再生产、养子继承制带来的流动性和汉文教育三个方面强调了江户时期“学问吟味”的科举特性,并从这一制度的普遍性和局限性出发,解释了讲座题目“特殊与普遍”的辩证关系。
本次讲座以深入浅出的理论框架、严谨细致的史料梳理和大胆创新的问题意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有关日本近世江户幕府政治构建的新知识,还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与视野,为日本史、东亚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撰稿:杨昕睿;审核: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