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第四届中国手语语言学暨手语识别与合成计算研讨会成功在上海大学举行

    创建时间:  2024-11-04  郑丽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1日至11月2日,第四届中国手语语言学暨手语识别与合成计算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聋人协会、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上海市残联教就处、IEEE WIE Shanghai Affinity Group等单位的支持。会议汇聚了语言学科、计算机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关注手语数字产品研发的企业研发人员共同探讨手语语言学、手语识别与合成计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落地。与会人员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纽约市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豫章师范学院、西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机构代表,以及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千博智汇(上海)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追求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代表。

    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张永禄主持。上海大学聂清副校长在欢迎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是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一次学科交叉融合的尝试,她期待此次会议深化与各界学者的合作,发挥上海大学多学科的综合性优势,服务上海以及全国的无障碍语言文字公共服务,促进多样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建设。中国聋协副主席徐聪先生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聋人协会和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近年来科技进步已推动手语研究和识别、翻译等技术取得显著进展,本次会议将进一步探讨这些议题,加速我国手语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发展的步伐,并为聋人群体带来福祉。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部长张新鹏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本次会议不仅是上海大学在科研道路上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推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一步。文学院院长刘旭光教授和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辛立明教授都从新文科、新工科发展的视角,对语言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表达了热切的期待和支持。

    本次会议主题涵盖了中国手语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手语语料库建设,中国手语信息化路径,手语数字人建模技术,手语识别技术,手语翻译技术等多个重要话题。与会专家学者就以上多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中国手语语言学本体研究与语料库建设的讨论中,与会学者分享了最近的研究进展。四川外国语大学李恒教授通过知识图谱计量分析,展示了国内手语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华东师范大学张吉生教授、上海大学倪兰教授等学者从手语与口语音系结构差异、手语语序、手语音节结构、手语词汇变异、手语会话原则、手语翻译策略、中国手语语料库软件平台的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报告。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手语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也为手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实践指导。

    在中国手语信息化建设、手语识别与合成计算的研讨中,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周文罡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万军研究员、上海大学方昱春教授等交流了手语识别与合成计算的最新进展,并呈现了相关成果,内容涵盖了视频手语智能问答系统、手势-手语识别技术发展、无标注的手语翻译、基于光场智能的数字人与手语生成识别、手语基本手形识别方法、多层次标注不均衡的手语识别与翻译研究、汉语-手语互译信息化等。与会企业代表展示了各自在无障碍技术研发与实践应用中的成果,同时进行了手语领域如何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模式探讨。这些技术成果推动了手语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充分展示了中国手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聋人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工具。徐聪副主席还代表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报告了近年来中国 “手语数字人” 产品聋人用户的评测结果。

    第四届中国手语语言学暨手语识别与合成计算研讨会于11月2日圆满闭幕,与会学者和企业家们对本次会议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张吉生教授在闭幕式上表示,手语本体研究、手语识别技术研究以及市场产品开发三者同等重要,并对AI时代中国手语识别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徐聪主席表示,会议让他深感中国的手语研究正在走向世界前列,他强调手语语言学研究对于手语相关技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技术研发要遵循手语语言自身的规律,要尊重手语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最后倪兰教授倡议学术界和产业界要建立更广泛的合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手语研究的未来发展。与会者普遍表示此次会议意义重大,汇聚了对手语事业有情怀的学者和企业家,共同探讨了手语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期待会议能够持续举办,为研究人员搭建常态化的沟通平台和渠道。(撰稿:程柯鑫,审核:倪兰)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