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下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应邀来我院作题为《敦煌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学术讲座。该讲座由陈菊霞教授主持,刘长林教授、宁镇疆教授、郭丹彤教授、张安福教授、舒健副教授、黄凯讲师、博士后党琳以及文学院师生50余人与会聆听。
图1 郑炳林教授莅临文学院讲座
讲座伊始,郑炳林教授简要回顾了自己在敦煌学领域的研究经历和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随后切入主题,指出本次的讲座旨在总结百年来敦煌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展望敦煌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郑教授从学科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比较分析六个部分入手,通过列举具有原创性、突破性、重要性和影响力大的论著作品来展现敦煌学研究的百年丰硕成果。在介绍敦煌学学科内涵时,突出强调了“广义的敦煌学”,认为敦煌学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就敦煌出土文献而言,不再仅仅局限于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还应该包括敦煌汉简、以及相邻地区出土的文献,如吐鲁番文书和黑水城文书等。关于敦煌石窟的研究,郑教授认为应该加大敦煌石窟与国内外其他石窟间的比较研究。简言之,利用敦煌文献和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资料进行的一切学术研究都可列为敦煌学的研究范畴。针对敦煌学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他还倡导敦煌学人进行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当谈及敦煌学的学科基础和人才培养情况时,郑教授认为这是敦煌学发展的关键,今后还应予以高度重视。
科学研究是郑教授这次的演讲重点,他指出敦煌学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无论是在藏经洞文献、社会历史,还是宗教艺术、语言文学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从八个方面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敦煌文献释读方面,他简述了从初期的编目与刊布到现今的分类整理与研究的发展历程,同时,展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著作和丛书。此外,还提出了新形势下整理敦煌文献的两种方法,一是按照门类、部类进行整理;二是地毯式的、全面的、按编号进行的整理工作。在敦煌少数民族语言文献的研究方面,介绍了藏文、回鹘文、于阗文、西夏文、蒙古文、敦煌石窟胡语题记等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现状,主张加大对胡语文献的解读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培养力度,以此充分发挥敦煌胡语文献在阐释历史和文化价值方面的优势。在敦煌历史研究方面,指出经过百余年的积淀,敦煌历史研究呈现出了涵盖领域众多和研究成果极为丰富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受敦煌学人高度关注的敦煌政区建置沿革及人口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目前敦煌历史研究的最新著作《敦煌通史》。在敦煌石窟艺术方面,强调了石窟基础调查的重要性,也列举了在石窟内容考订、石窟艺术与社会历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与此同时,还指出了丝绸之路佛教艺术在新形势下的研究方向或者趋势。如基础的专题论著丛书急需编纂;部分特定阶段佛教石窟的专题研究有待开展;佛教洞窟与佛教寺院生活仪轨的综合研究;等等。在敦煌宗教方面,除了介绍敦煌佛教、道教与三夷教的相关研究成果外,也指出了敦煌佛教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如梵文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佛教文献关注度不够;开展跨学科研究不足等。最后,对敦煌与东西交通、敦煌文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图2 师生热情参与讲座
郑教授还肯定了敦煌学研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敦煌学推出了一批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标志性成果,积极开展了优秀文化的传播普及,提升了全民文化素质,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最后,郑教授在总结敦煌学百年得失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对未来敦煌学建设提出了展望。主要有加强对复合型敦煌学研究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编撰一部《海内外所藏敦煌文献联合总目》;将敦煌文献全部数字化、互联网化,为全世界用户提供方便;进一步挖掘敦煌学知识体系的实际应用能力。等等。
讲座结束后,郑教授与我院的师生进行了轻松友好的学术交流。(供稿:陈菊霞)
图3 郑炳林教授与文学院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