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下午,上海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博士后学术半月谈”第八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大学历史系讲师张小希、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胡海宝主讲,上海大学文学院黄凯博士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徐时仪教授和上海大学文学院丁治民教授、黄薇博士、沈叶露博士与谈。
张小希博士的报告题目为《罗马军队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以文多兰达军营为例》。他通过对昆图斯•阿提留斯•普利姆斯的墓志铭,以及多块可查的文多兰达书写板内容和语法等方面的介绍和分析,归纳出罗马军队促进跨语言沟通的两种方式——借助翻译官和学习共通语。
胡海宝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滴沰”词族源于拟声说》。他的报告主要从滴沰词族的拟声用法、滴沰词族的溯源词义、滴沰词族的音义关联性以及对滴沰词族的语音结构验证几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了滴沰词族的系统性和词汇的历时发展关系,为古训找到了词源理据,确定了相关疑难训释。
丁治民教授、黄薇博士、沈叶露博士在与谈中充分肯定了两位主讲人报告主题及内容上的创新性和严谨性,并针对罗马帝国时期书写板的材料局限性问题,以及古代国内外翻译官的职位、名位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丁治民教授还针对书面语与口语、汉语单双音节的运用与发展问题,作了一些理论补充与拓展。
徐时仪教授对胡海宝博士的研究做了书面评议,由沈叶露博士代为宣读。他指出胡海宝博士的研究论证详实、结构严明,并补充了古代汉语中存在的拟声词词汇化为动词的用例,且从文献使用情况分析了历史上单双音节互相转化的例子。
最后,黄凯博士对此次活动作了简单总结,表示此次活动中两位主讲人的报告为大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参考,与谈人的精彩评议深化了学者们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文史两大学科间的交流互鉴。至此,上海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博士后学术半月谈第八次活动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增进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我院将定期举办此系列活动,欢迎广大师友关注、支持。(撰稿人:王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