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应邀来我院举办系列学术讲座

    创建时间:  2019-06-17  聂林媛    浏览次数:


    6月13日至14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周裕锴教授受邀来我院带来三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周裕锴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批评、禅宗语言文学的研究,治学严谨,积学颇厚。讲座由中文系张寅彭教授主持,饶龙隼、王培军、刘奕、李德强、张宇超等老师及数十位中文系学生参加了讲座。

    13日上午九点,周裕锴教授在东区文学院406会议室举行了第一场讲座,题为“《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周裕锴教授是禅宗研究的大家,他通过对于宋代禅宗文化的梳理,辨正了文学史上对于《沧浪诗话》的一些误读,见解颇深。下午三点,周裕锴教授又来到文学院408会议室,做了题为“维摩方丈和随身丛林——宋儒庵堂道号的符号学阐释”的学术报告,许多师生慕名前来。刘奕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在这场学术报告中,周教授通过对于唐僧山林别号和宋僧庵堂道号的对比,向我们揭示了由唐到宋,僧人心态和审美旨趣的变化。

    14日上午九点,周裕锴教授在文学院210会议室继续为师生们带了第三场讲座,题为“时间与流水——欧苏文赋的书写方式及其审美观念”。在蔡锦芳教授的主持下,周教授首先带领我们分析了汉代和宋代赋论的不同,接着指出汉代大赋为“列锦”,宋代文赋为“流水”,汉代的赋是工艺审美观,宋代文赋则是自然审美观。最后揭示出了由汉到宋,艺术观念追求的转变。

    每场讲座结束之后,学生们都向周裕锴教授踊跃提问,周教授耐心地回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周教授的讲座以小见大,内涵丰富,让到场的人获益良多,他勤勤恳恳、谦逊低调的治学风格更是让人肃然起敬。(沈雨洁供稿)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